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wǎng)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wǎng)官方微信

  • 大眾網(wǎng)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wǎng)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lián)通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文娛快訊

原創(chuàng)何以沒能還《誤殺3》一個精彩?

2025

/ 01/10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

手機查看

  ◎任凡

  宏不得不在影片前半段擠眉弄眼、故弄玄虛,演的人擰巴,看的人也別扭。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像人販子警長這樣從頭壞到尾的角色,導致影片想在人物關系上持續(xù)營造張力也完全沒了空間。

  事實上,電影的反轉(zhuǎn)必須服務于劇情,它應該是故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自然延展,是為了讓電影更精彩而采用的一眾方式,不能為了反轉(zhuǎn)而反轉(zhuǎn)。影片尾聲,在所有人都知道被綁架的女兒不會死,也早已猜到女老師和探長的身份以后,本片仍在自顧自地講解著自以為是的“精心布局”,絲毫不顧及銀幕前早已失去耐心的觀眾,真的應了那句“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同樣的錯誤已經(jīng)在《誤殺2》中犯過一次了,這一次陳思誠親自披掛上陣,卻還是重蹈覆轍。

  莫讓《誤殺》成“誤會”

  縱觀世界影史,像《誤殺》一樣的系列電影真是罕見。系列電影的基本特征,要么是在故事上擁有連貫性,通過系列作品建立獨有的敘事宇宙,比如《指環(huán)王》系列;要么是通過同一個主人公貫穿完全不同的故事,比如由不同演員出演的《007》系列和由同一個演員出演的《碟中諜》系列。

  而《誤殺》系列對這些基本的游戲規(guī)則并不理會,既不要故事貫穿,也不要人物貫穿,而是腦洞大開地首創(chuàng)了演員貫穿的奇異規(guī)則:三部作品唯一的共性在于都是由肖央扮演一位絕望的父親,最后再送一個反轉(zhuǎn),而影片內(nèi)容和“誤殺”二字的關聯(lián)似乎越來越少。

  《誤殺》首部上映于2019年,那時陳導還處于謙虛發(fā)力期,一方面老老實實承認《誤殺》翻拍自《誤殺瞞天記》,另一方面規(guī)規(guī)矩矩操作,在強大的劇本支撐之下,電影同時賺得口碑和票房。2021年,陳導早已功成名就,躋身百億導演,內(nèi)心對忠實地翻拍似乎有了芥蒂。他的團隊順勢推出的《誤殺2》,找到一部20年前的美國電影《迫在眉梢》做母版,對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錢還是掙到了,但口碑卻一落千丈。

  其實,作為商業(yè)電影的操盤手,能夠認識到劇本的重要性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估計過高就會帶來一定風險。在連續(xù)經(jīng)歷了《解密》和《誤殺3》的口碑失利之后,不知聰明如陳導會不會做出一些反省。再不然,退居二線做個伯樂,多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幾個柯汶利,不也很好嗎?

  《誤殺》系列如果還有第四部,我希望片方不如大大方方地繼續(xù)翻拍經(jīng)典作品,然后誠實、耐心地進行本土化改良,或者干脆把話語權交給真正擁有強大原創(chuàng)能力的人。只有這樣,系列電影的生命力才能夠得以延續(xù),扣人心弦的《誤殺》才不會變成令人尷尬的“誤會”。

  截至1月9日,由陳思誠擔任監(jiān)制并領銜編劇,由肖央主演的電影《誤殺3》累計斬獲6億元票房,略低于早一日上映的《小小的我》的6.08億元,成為元旦賀歲檔第二大票倉。結合去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的整體表現(xiàn),這樣的票房成績不能說差,但就影片本身質(zhì)量來說,卻有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快節(jié)奏擾亂了敘事

  自從2015年退居幕后專注打造《唐人街探案》系列以來,陳思誠在每部自己看重的作品中都會親自領銜編劇團隊,導演可以不做,但劇本必須抓在手中。在《誤殺2》遭遇口碑滑鐵盧后,他決定親自擔任《誤殺3》的編劇,信心滿滿地要為這個系列挽尊,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本片故事依然設定在架空的東南亞某國,富翁鄭炳睿的女兒在生日宴上突遭綁架,絕望的父親料定當?shù)鼐礻犖橹竿簧,于是決定單槍匹馬展開營救。鑒于之前《消失的她》的成功經(jīng)驗,本片堅決地貫徹了快節(jié)奏的敘事策略,開篇即進入危機。然而40分鐘過后,觀眾就明確知道了鄭炳睿曾是人販子的幫兇,身披污點的男主人公隨即停止了行動,電影轉(zhuǎn)而進入被害女警官梁素娥的故事里。這種在節(jié)奏上單純求快的做法,不僅沒能對電影的懸疑感起到任何輔助作用,反而在故事基礎并不牢固的情況下,嚴重擾亂了敘事。

  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反復證明,靠視聽語言無法有效構建起懸疑類型。視聽只能是包裝,構建懸疑類型的核心必須是內(nèi)容,而內(nèi)容的關鍵是講個好故事。本片的故事并不新鮮,仍然是照搬《消失的她》里眾人合力布局申冤的老套路,且在40多分鐘時就自揭老底,坐實了男主角的反派身份,至此這戲就基本演不下去了。而在講故事的方法上,本片也顯得手忙腳亂、無所適從,多次轉(zhuǎn)換視角卻既沒能抓牢敘事線索,也沒能形成足夠有力的反轉(zhuǎn),結果自然是把一個本就單薄的故事講得既平庸又凌亂。

  為反轉(zhuǎn)犧牲了人物

  在劇本結構和敘事節(jié)奏全面崩壞的前提下,人物塑造自然也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嚴格意義上講,肖央扮演的鄭炳睿根本算不上本片的主角。反派身份被過早揭示后,他的救女行動立刻顯得蒼白。尤其是影片的后半段,他不僅沒能實施任何關于自我救贖的舉措,反而在反派警長的威逼之下選擇違背人性地繼續(xù)作惡,這樣的人物在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里飛身去擋那顆射向女兒的子彈還有什么意義呢?

  探長張景賢雖然是代表正義的布局者,可為了后面的反轉(zhuǎn),扮演者段奕

責編:

審核:胡玥姣

責編:胡玥姣

相關推薦 換一換